close

乳房大不是乳腺發達
人的乳房通常有16~20葉的乳腺;很多人對乳房的誤解是一個人的乳房若是很大,我們常會說「噢,這個女生的乳腺很發達」,這是不正確的,一個人的乳房中最多的成分是脂肪細胞,乳腺只有一點點,泌乳量的多寡取決於乳腺,而不是脂肪細胞,所以,一位媽媽的泌乳量和乳房的大小沒有關係。

一個人乳房的大小則是取決於脂肪細胞的脂肪脢,脂肪脢的產生則是受到基因的影響;在青春期之前,乳房中的脂肪脢處於沈靜狀態,到了青春期,人體的生理時鐘便會啟動脂肪脢,使之開始活躍,刺激乳房中的脂肪細胞,乳房的大小便開始有了變化。

母親一懷孕,乳房裡面就開始產生變化,原本乳腺只有一點點,懷孕時,乳腺就開始增生;乳腺的末端像葡萄串,葡萄串的末端有泌乳泡,乳汁就是由泌乳泡分泌而來。女體也很奇妙,一旦開始懷孕,乳暈的顏色就會漸漸趨於深褐色,生產過一次,不論有沒有餵食母乳,乳暈及乳頭都會呈現黑褐色,永遠也變不回來,這是人體很奇妙的一個地方。

乳汁營養成分因物種而有不同
動物的乳汁乍看之下,好像都差不多,但細細分析起來,其中卻有極大的差異,如果我們用沒有加工過的牛奶直接餵食新生兒,常會造成嬰兒的腸道出血;以蛋白質的分析來看,牛奶比人乳高出三倍,這其中水牛和乳牛的成分又有不同,而羊奶的蛋白質含量更比人乳高出將近六倍。

或許有人認為蛋白質含量高,不是營養就更高嗎?人體所需的營養絕對是合乎需要就好,超出所需要的量,往往會給器官帶來不必要的負荷,反而造成反效果。再以礦物質為例,乳牛奶是人乳的三點五倍,羊奶更是人乳的五倍,這對小嬰兒來說是極度危險的,這麼不合乎嬰兒所需的成分,會使嬰兒在二個星期之內死亡。

各種生物都有他自己均衡營養所需的量,超過就會帶來危險。例如,太高的蛋白質含量,因為代謝的產物是胺基酸和尿酸等酸性物質,所以會造成人體的酸中毒;坊間有一種號稱「高蛋白減肥法」,它強調不要吃蔬果但仍然可以吃大魚大肉,讓身體吸收的全是脂肪和蛋白質,如此就可以減肥。

這是一種病態減肥法,人體在經過這樣的折騰後是會瘦下來,但是瘦下來的原因卻是因為身體已經酸中毒,這時候身體裡的代謝已經完全亂了章法,再接下來的結果很可能便是洗腎、致命!正統的營養師絕不會建議用這種方法減肥。由這個例子便可知道,絕對不是某一個營養素好,就無節制地吸收,身體所需要的量是一定的。

十全十美的母乳
我們回頭檢視為什麼母親乳汁中,各種營養素的含量都是那麼恰到好處?我曾經做過嬰兒奶粉內容物的設計,一份嬰兒奶粉的配方如果沒有處理好,嬰兒吃了就會出問題,雖然我設計的配方從來沒有出過問題,但我仍不敢說我對母乳的成分有了百分之百的認識。

全世界設計嬰兒奶粉的人,都是先找願合作的媽媽,向她們要一些正在分泌的母乳,再將這些母乳仔細分析,除了在自己的實驗室分析外,也送到國外的實驗室確認,以避免誤差。

一份天然母乳裡的成分非常複雜,例如蛋白質,母乳裡的蛋白質其實包含釵h種不同的蛋白質,我們只是用一個統稱來稱呼它;每一家嬰兒奶粉製造商如果能把母乳分析得愈詳細,所配出來的奶粉就愈接近母乳,但是不論怎麼研究,就是無法配出與母乳一模一樣的奶粉。如果母乳可以申請專利,那麼所有的嬰兒奶粉都是仿冒品。讓我感觸極深的是,即便我們是這方面的專業,也仍然只能努力依著母乳,盡量做比較好的仿冒品,但是媽媽們怎麼會懂得如何調配母乳中的養分呢?

乳汁營養成份隨嬰兒的成長而改變
所有的媽媽不必懂其中的原理,就可以泌出完全符合自己孩子需要的母乳;懂的人只能做出仿冒品,而不懂的人卻可以完成十全十美的完美產品,這絕對不是媽媽自己調配出來的,但為什麼可以調配得這麼恰到好處呢?這讓我相信在這背後絕對有一個造物主設計這一切;當一個人真正鑽研進入科學的深處時,他會很深刻地體認研究者絕不是創造者,研究者只是拾取創造者所創造出的某些部分來做研究而已。

在這個例子中,母乳絕不可能是在自然力之下無心碰撞出的結果,況且各個物種都有適合牠們自己的「配方」,就更加強證明這是自然力無能為力之處。

更不可思議的是,小嬰兒不停地長大,他需要的營養自然也隨之改變,母乳的處方一直隨著嬰兒的成長而有所改變,直到嬰兒一歲之後,母乳都會不停的改變其配方;如果喝嬰兒奶粉,一定要按時更換才能滿足嬰兒成長的需要,例如從嬰兒奶粉進入較大嬰兒奶粉等,所以,媽媽餵食嬰兒母乳愈在前期,對嬰兒來說愈是重要,因為在一歲前,母乳是主食、唯一的食品,所以內容含量也就愈發重要。

「抗體」無可取代
小嬰兒出生的前五天,媽媽分泌的乳汁叫做「初乳」,五天至十天這個階段是過度期,十天後分泌的乳汁稱為「成熟乳」;在初乳與成熟乳之間差異最大的是蛋白質的含量,初乳幾乎是成熟乳的三倍多,這多出來的成分幾乎都是抗體。

許多人常說母乳中有許多抗體,其實是在初乳中最多,等進入成熟乳之後,抗體就漸漸減少。所以,我們極力鼓勵媽媽能夠在嬰兒出生的五至十天、甚或一個月中親自餵母乳,等到孩子一個月之後,他自己可以慢慢產生抗體時,再餵食嬰兒奶粉就比較讓人安心。

初乳中的抗體是嬰兒奶粉無法取代的,例如它的鐵質是以Lactoferrin型態存在,是母乳中最重要的抗體之一,但牛乳或其他哺乳類乳汁中的鐵質卻多以FePO4型態存在,不具有抗體特質。而且母乳中各種元素也一直不停地改變,例如鋅會隨著嬰兒的成長一直往下降,而鎂卻會隨著孩子的成長一直往上升,這些都是嬰兒奶粉無法做到的。在這些研究結果中,怎麼不令人相信在這背後確實是有一位主宰在處理這種事!

早產兒的乳汁成分不同於滿期嬰兒
更奇妙的是,早產兒出生時的營養需求必然與一個滿期出生的嬰兒不同,但一個早產媽媽所分泌的乳汁,竟然也與孩子滿期生下來時產生的乳汁不同,她分泌的乳汁比一般母乳含較高的蛋白質、IgA抗體、鈣、鈉、鉀、鎂、氯、磷、脂肪、中鏈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,完全配合這個早產兒所需要的成分。

同一個乳房在孩子吸第一口及最後一口時,其成分竟然也不相同,在最後一口時,所分泌的脂肪比較高,我們研究的猜測是人在吃了油膩的東西之後,比較有飽足感;母愛的特質在此表露無遺,媽媽擔心孩子先吃了脂肪,已經產生飽足感,會影響食慾,所以,她讓孩子先吃到足夠的營養,最後再分泌一些脂肪,讓孩子吃得盡興且滿足,但是這些都不是母親自己能夠控制的,母親不能決定在乳汁中什麼時候要出現什麼元素,那麼這個控制的力量在哪裡呢?

而且乳房分泌的乳量,會隨著嬰兒的需要而調整,如果這一個乳房的乳汁每一次都被嬰兒吸光,它就會不斷的增加乳量,以滿足嬰兒的需要,但是如果每一次都沒有吸光,它就會認為嬰兒不需要這麼多的量而自動調降分泌量,如果嬰兒不再吸乳房,乳汁就會慢慢乾涸,不再分泌。

人類無法竟工的完美
母乳的分泌其實是一種反射作用;乳房中分泌乳汁的構造像一串葡萄,在物理理論上,母親要分泌乳汁時,直接擠壓乳房就可以擠出乳汁,或者嬰兒用力吸吮,就可以吸出乳汁,但是如果媽媽自己擠奶,嬰兒容易被嗆到,而剛出生的嬰兒,腦部與舌頭的連結還不是那麼成熟,不太能協調統一,為了避免這種困擾,母乳的分泌就成為一種反射動作,乳頭一受到嬰兒嘴巴的吸吮時,乳頭呈現些微的半真空狀態就會把這個訊息傳到大腦,大腦再把這個訊息傳到乳房,乳房內乳泡周邊的肌肉纖維便開始收縮,擠出了乳汁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up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